欢迎来到金融保险新闻网!
当前所在: 主页 > 保险投诉 >

济宁发布消费投诉典型案例 老年人需提防这些忽

  • 时间:2016-01-13 14:25
  • 来源齐鲁晚报
  • 字号:

   随着春节越来越近,老年人消费进入旺季,然而此时也是老年人消费权益受侵害案例的高发季。为此,近日,济宁市工商局总结发布了近年来受理的典型案例,以提醒老年人谨防上当。
  存单稀里糊涂成保单
  典型案例:2014年10月,济宁市区消费者陈大爷将攒下的1万元钱存入一家银行,后来去取款时却被告知这1万元并不是存款,而是保险公司的10年期保险,如果陈大爷支取即是退保,将损失4000元。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,陈大爷向济宁市消费者协会投诉,要求银行和保险公司返还本金和利息。经过消协工作人员依法调解,保险公司退还陈大爷本金1万元。
  拆解消费陷阱: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拓展业务,将保险产品通过银行代理销售。保险公司通过给银行职员送实物、购物卡的形式,激励他们加大对保险公司产品的推介力度。在利益的驱动下,银行业务员便会心甘情愿、不遗余力地把银行的“存款客户”变成“保险客户”。
  理疗仪没治病却致病
  典型案例:2014年4月,家住济宁市区75岁的陈某来到济宁市消协投诉,她在市区一家商店花5000多元购买了一款治疗仪,店员介绍,使用该仪器后能有效治疗各种病痛与不适,还可以健身强体。但她使用后发现,该产品不仅没啥效果,用完还有头疼恶心的副作用。陈某要求退款无果,无奈向消协求助。经过调解,经营者最终同意收回治疗仪,将费用退还。
  拆解消费陷阱:部分不法经营者打着健康讲座、义诊、免费体检的名义,给老年人检测血糖、血压或其他项目,用虚高的检测结果“吓唬”老年人,然后将其推销的保健品“疗效”与老年人的病症结合起来,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和理疗仪。
  电视购物夸大宣传
  典型案例:2014年10月,市区王先生反映,他父亲看了某电视购物上播放的稞聚糖保健品广告后,花不少钱买来吃了一段时间,没起到保健效果,眼睛却出现肿胀。王先生向工商部门举报该电视广告虚假宣传,经济宁市工商部门追查后停播。
  拆解消费陷阱:不少老年消费者在家中看了天花乱坠的电视购物广告后,通过汇款方式邮购了大量产品,事后发现产品真实效果与宣传的差别很大。因涉及异地维权,处理起来困难重重。
  此外,还有一些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向老年消费者推销“养老卡”,声称可以优惠价格入住,等老年人交纳了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的卡费后,真正消费时才发现老年公寓提供的实际服务与其宣传相差甚远,要求退卡退钱,却是难上加难。